当前位置: 主页 > 娱乐 >

5部电影带你看“中国式过年”

时间:2019-02-07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的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过年,万事都可以被原谅和被放下;什么事都不能影响气氛,大家尽力要追求平稳和安宁,即使只是表面上的安稳。

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的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过年,万事都可以被原谅和被放下;什么事都不能影响气氛,大家尽力要追求平稳和安宁,即使只是表面上的安稳。

从过年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特有的处事哲学来,所以今天咱们就通过5部电影来看看,中国人过年时发生的那些事儿。

《监狱风云》1987年

前段时间林岭东去世了,我倍感遗憾,虽然近些年来他拍了不少质量不算上乘的电影,但也绝掩盖不了“风云三部曲”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

其中《监狱风云》中有一段关于过年的呈现表现的很好,《监狱风云》集中于囚犯之间的帮派斗争,狱警对于犯人的压迫,影片的基调冷峻、黑暗、边缘,而过年的那一段则是整部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温情时刻。

阿耀和正哥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在监狱中成为了肝胆相照的兄弟,一个胆小怕事,一个仗义执言,两个互补的人在冷峻的环境中相互取暖。

正哥一直都是劝诫、开解阿耀的那个人,唯独在新年夜,阿耀成为了开解正哥的人,角色互换正式宣告两人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朋友。

正哥会在这个晚上给死去的老婆点上三根烟以敬哀思,阿耀会开心的跟正哥分享女朋友的消息。

新年承载了中国人追忆故人、怀有希望这两个最真诚而朴素的心愿。

在这个时刻,身边没有了往日敌对的狱友,心狠手辣的典狱长也没来难为他们,一屋子的犯人们跟随着邓丽君的歌声跳起了舞,这份闲适与快乐好像真的如歌中所唱一样在梦里。

此时越快乐,越平静,后面即将到来的风暴就越残酷。同样的牢房,此刻歌舞升平,之后就血雨腥风,可幸好有这么一场戏,我们才能对这个残忍的监狱江湖怀有一点点温情之感。

《过年》1991年

对于中国人过年诠释的最透彻的莫过于黄健中的这部《过年》了,它写尽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众生相,几乎每个人都能从程家的这13口子人身上找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影子。

父辈与子辈的关系、夫妻之间的相处、亲戚之间的龃龉,每一个细节的展现都真实的可怕。看起来和和美美的一大家子人其实早就暗生嫌隙了:

懦弱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年纪不小却还不能自立的二儿子和小儿子,泼辣刁钻的大儿媳,心思不正的大女婿,每一个看起来笑嘻嘻的儿女其实心底里都在惦记着父母的那点钱。

可除了丁嘉丽饰演的大儿媳和葛优饰演的大女婿之外,观众也难说哪个人是坏人,这就回归到了中国人常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似乎没有一家人过起日子来是事事顺心如意的。

而《过年》则恰好放大了这种不如意,本该团圆喜庆的新年,却成为了这一家人争吵不休的源头。

几乎不登公婆门的大儿媳来拜年,目的就是从公婆这里讨要些好处;

貌合神离的大女儿两口子在父母面前扮演恩爱夫妻,大女婿就是怀着索要财产和挑拨离间心来拜年的;

带着女朋友上门的二儿子表面上说要跟父亲借钱,实则还是要钱;

不务正业的小儿子嘴上说着结婚也不分家要好好赡养父母,其实是离不开父母的经济支持。

《过年》把中国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摆在了台面上,就是影片里的老父亲把一沓一沓的钱装在盘子里放在满桌饭菜间一样,他知道,满桌的儿女们都在等这最后一道菜

拍全家福时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但矛盾就像是被打破的镜子一样,即使贴着红彤彤的福字,也回不到从前了。

讽刺的是,老父亲曾经最反对、最看不上的二女婿其实才是这个家里最想好好过这个年的人。

《家有喜事》1992年

92版的《家有喜事》曾经是香港最卖座、最成功贺岁电影,位列1992年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第二名。

现在看来这电影的演员阵容真是强大到不可再现:

张国荣、毛舜筠、周星驰、张曼玉、吴君如、黄百鸣,每一个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

这一版的《家有喜事》最适合过年期间观看,除去在影片的结尾众人会向观众祝贺“恭喜发财”之外,它还展现了浓浓的家庭之味。

当然,这些家庭之味是从问题开始的,用夸张、戏谑的方式展现了这一大家子人相处时的问题。

老大常满在事业有成之后和不懂情趣的妻子之间的婚姻矛盾、老二常骚太过于女性化,老三常欢又太爱游戏人间,配上痴呆搞笑的公婆二人,《家有喜事》将家庭生活的琐碎用天马行空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它既有港人港片的无厘头,也有贺岁电影所带的温情,恶搞却不低俗,是最成功的合家欢电影。

其实最值得感慨的还是这样的电影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哥哥斯人已逝,张曼玉早就封神息影,毛毛也不如往日明艳动人,周星驰和吴君如还是港片的顶梁柱,可我们都知道,港片早已式微了,黄百鸣之后还拍了几部家有喜事系列,但质量是一部不如一部。

92版的《家有喜事》成为了绝响,我们只能在一遍又一遍重看的时候再找回那一丝感慨。

《过年回家》1999年

《过年回家》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痛苦、绝望的年三十,影片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展现悲剧是如何发生的,从色调和配乐上就看得出来这个故事的冷酷。

画面几乎没有一刻是鲜艳的,配乐从一开始就是缥缈虚无的,暗示着这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有极大的问题。

一个重组家庭,两夫妻各带一个女儿,一个孤傲清冷、一个顽劣吵闹,两个孩子之间暗暗斗气也影响着父母之间的关系。

这个本来不怎么牢靠的家庭因为五块钱而彻底走向深渊,爸爸带来的女儿小琴偷了买菜剩下的五块钱,又因为害怕嫁祸给了妈妈带来的女儿陶兰,两夫妻为了各自的孩子据理力争。

陶兰挨了妈妈的打,又嘴笨说不过小琴,一怒之下打了小琴一棍子,可小琴却死了,陶兰被判了17年。

从16岁到33岁,陶兰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监狱度过的,所以她在被特赦允许回家过年时显得手足无措。

没人来接她,记忆中的家早就被拆掉了,陶兰不仅与社会脱节,更是与家庭脱节了。

影片的后半段一直都在展现监狱的队长带着陶兰找家的过程,在路边吃了饺子,看着别人欢喜的放爆竹,而这一切都与她们无关。

找家的过程,也是陶兰自我救赎的过程。

当最后陶兰跪在继父面前承认了17年前是自己偷了那五块钱时,影片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不论电视里的春晚多么的热闹非凡,自小琴死后,这个家就再也没有快乐过了。

陶兰最后与家庭和解了,之后可能也会与社会和解,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伤害一旦发生了,就不会被磨灭。

《鬼子来了》2000年

读不懂《鬼子来了》的人一定是读不懂姜文的,也一定是读不懂中国人的。

它是中国影史上最多维度、最全面化展现中国人性格特征的电影,善良、愚昧、胆小、疯狂、爱安逸,每一个性格特征都聚集在挂甲台的村民身上。

其中年三十吃饺子的一场戏承担了本片最大的笑点,本想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马大三的日本兵对着他说出了“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这样的吉祥话,逗得马大三夫妻俩倒是不知所措。

这一场戏展现了以马大三夫妇为首的村民们有多么的善良,即使对方是侵略者、是俘虏,还是愿意善待他,给他吃自己都吃不上的白面饺子。

年三十是悬在马大三和众村民脑袋上的剑,送俘虏来的人说年三十的夜里来取人,这之前的他们虽然也胆战心惊但至少有盼头;

后来并没有人来接走这两个人,所以这两个人成为了众人的心病。

他们藏人、杀人都是为了换得自己的安心,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说的一句台词一样“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众人费尽心思就是为了求一份安逸,却在最后全体死于安逸中,村民正沉浸在军民共欢的时候被露出獠牙的日本兵屠村了;马大三苦苦追求的安稳生活彻底被破坏,失去了最后希望的他才敢拿起刀冲进俘虏营。

《鬼子来了》并不在于展现战争的残忍和冷酷,而是重在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借此来警示观众,最好的战争戏最终的核心一定是反战的

所以大多数人才会觉得《鬼子来了》是姜文最好的电影,就是在于它刻画了人物的多样性。

EN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