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梁文道:因为“美”,他背叛希特勒,救了巴黎

时间:2019-01-24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1944年8月23日,11:00—— 「巴黎绝不能沦于敌人之手,万一发生,他在那里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废墟。」这是希特勒发给肖尔铁茨一则密令。 8月25日,「破坏已始?」——最高统帅部给肖

1944年8月23日,11:00——

「巴黎绝不能沦于敌人之手,万一发生,他在那里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废墟。」这是希特勒发给肖尔铁茨一则密令。

8月25日,「破坏已始?」——最高统帅部给肖尔铁茨的电报。未加密。

「巴黎烧了吗?——就在现在,巴黎烧了吗?」——8月25日中午,希特勒收到盟军进入巴黎的消息,他气急败坏地砸着桌子大喊。

希特勒大概不会想到,他最为信任的肖尔铁茨将军,最终还是背叛了他。

美,拯救了巴黎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八分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从纳粹铁蹄下被解放出来的那一天。这天希特勒发出了一条电报,“巴黎到底烧了没有?!”

为什么他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1.

希特勒的狠心:毁灭巴黎

原来,当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势如破竹,逐渐往德国方向推进之时,希特勒就已经下定决心,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心目中将会延续千年的第三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战利品——巴黎。

一旦巴黎守不住,希特勒的命令是,那就将巴黎彻底变成一座废墟。他要让盟军即使得到这座城市,也一无所获,甚至要让他们觉得就算赢了这座城市,却输掉了一切。

为了达成目的,他指派了心目中最能够忠实执行使命的军官,也就是当时驻守巴黎德军的最高统帅——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Dietrich von Choltitz)

肖尔铁茨

这位将军擅长的正是这种「焦土政策」。在东线对抗苏联的战场上,他曾实行过好几次这种战法,但凡他的部队经过之处,寸土不留。

只不过那还都是一些小规模围城战,或许是要摧毁一座工业重镇,或许是要毁灭掉一处农业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但是这一次,希特勒要他毁掉的,是整座巴黎。

他们在巴黎所有最重要、最著名的建筑物和景点下,埋下了地雷。比如圣母院,比如埃菲尔铁塔,比如卢浮宫,比如凡尔赛宫,只要按下一个按钮,这些代表着巴黎这座光明之城似乎应该永恒存在的建筑物,将被全部摧毁。

巴黎到底烧了没有?

今天的我们想必都清楚,巴黎当然没有被烧。到底巴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希特勒最信任的将领却没有执行他下达的命令?这就是今天我想要说的故事。

我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来自一本可以被称作新闻史上最重要,或者最经典的一部报道文学作品——《巴黎烧了吗?》,作者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的拉莱·科林斯和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巴黎烧了吗?》

译者:董乐山

读库出品

这部作品出版于1964年,正是巴黎解放20周年的那一年。这本书也是相当惊人的一部作品,两位作者采访了数百位人士,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记录,以无数令人惊讶的、可叹的、欢喜的、流泪的细节著写成了这本书。

2.

命运阴差阳错,率先拯救巴黎的是盟军

为什么巴黎没有烧?其实那个时候觉得巴黎可以被毁灭的人,并不只有希特勒,其中比较让人意外的角色,是当时在巴黎地下抵抗运动里的一位领袖人物——罗尔上校。

他知道德军快要守不住巴黎了,但是他认为巴黎应该由法国人民自己解放,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止他一个,包括戴高乐以及法国国内其他「戴高乐分子」都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罗尔上校的做法更为极端,就是全巴黎人民一起起义抵抗,他到处散布革命的讯息、准备武器,决心在盟军进城之前自己解放自己,要和驻扎在这里的德国雄师作战。

戴高乐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会有好下场。前车之鉴便是,之前华沙市民在苏联红军已经挺进到城外,但又犹豫不前的时候,自己率先起义,结果德国部队近乎进行了一场「屠城」行动,杀害了整整20万起义市民,整座华沙城变成一片废墟。

由此很多人担心,这时候罗尔上校若是领导起义,会不会让巴黎也变成废墟,牺牲许许多多的巴黎人。但是,罗尔上校却认为,巴黎值得死去20万人,即便炸掉再多的古典建筑,那些永恒的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黎人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再让战后秩序由罗尔上校自己为首的党派来维护、领导。

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前,也有盟军将领其实非常不愿意去解放巴黎,比如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理由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继续挺进德国,而特意绕道并进攻巴黎,不仅要付出代价而且会损耗珍贵的汽油以及耗费兵力,以当时战线上相当吃紧的情况,非常不划算。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张力:一方面是希特勒下令就算毁灭整座城市都要守住的巴黎,另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地下抵抗人士认为无论如何都要起义,还有一方面是偏偏这时候不愿进入的盟军。如果盟军当时只是路过巴黎,巴黎市民自行起义的话,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再看到巴黎了。

这时候就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在中间周旋,包括后人已经忘记名字的瑞典驻巴黎总领事诺尔丁,包括一些戴高乐派底下的谍报头目以及戴高乐将军本人。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几方面的角力,命运的阴差阳错终于促成最后盟军统帅决定还是要向巴黎挺进。

尤其戴高乐将军本人基本上就已经策动了本来在艾森豪威尔底下率领的一支法国军队,要这支法国军队不顾一切不要管艾森豪威尔联合司令部的命令了,自己带人先进巴黎。

那么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先拯救巴黎的,其实是这些向巴黎挺进的盟军,因为他们的进入才使得原来罗尔上校计划执行的「起义策略」失败了。

3.

巴黎解放的那一天,

是时代最可爱、最灿烂的新闻故事

法国军队进入巴黎的那一天,包括后来美国部队赶到时刻,我们看到了一个今天难以想象的状态——

首先,整个巴黎的人几乎全部涌上街头,堵住这些军人吉普车、装甲车以及坦克的进路,当然他们不是为了阻拦进军,他们纷纷跳上车,往车里不停塞东西,可以猜想他们都塞了些什么?

巴黎人好似为了这一天,特意准备了很多年。他们偷藏了香槟,还将一些碎布编织成一面面法国国旗,还藏了许多鹅肝酱,而过去这些年来他们即使挨饿都不肯打开,他们相信会有这样一天的来临。

真到了这一天,他们就把过去偷藏的这些香槟美食等等全部从窗口扔下去,扔下去的还有鲜花,扔完了又开始扔萝卜、扔各种各样的蔬菜,近乎装满了法国军人和美国军人的车。后来有一位美军上校事后点算,他的吉普车上一路行进过来,居然多了47瓶香槟!

不仅如此,这些军人进城时几乎满身污泥,脸上黑漆漆的全是油渣,但是对于那些巴黎女孩而言,这简直是她们一辈子以来见过最帅的男人。

有一位美国军人被无数巴黎女孩亲吻过后,他的脸几乎变成一个苹果一样,满脸的唇膏印。当时还有很多军官非常担心自己的下属没了纪律,于是晚上特意喊所有军人起床清点人数,结果军号一吹起,每个帐篷掀起来,里面都是睡眼惺忪的战士以及陪伴他们过夜的姑娘,当然这并不只是「露水情缘」,里面有很多人后来真的结成夫妇,而巴黎解放的这一天也就成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不过,解放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城市里仍然充满各种枪林弹雨的场面,不过也不乏许多有趣的事。

举个例子,有一位美军上校叫大卫·布鲁斯林,因为附近正在发生枪战,当时他正蹲在一辆卡车之下,忽然看见有个衣着讲究的巴黎男人在路边向他爬了过来,他的头顶上子弹横飞,但是这个巴黎男人爬到躲在军车旁躲避攻击的军官的时候,居然用英文对他说,“对不起,这位先生,我不知道您待会没那么忙的时候,是否愿意光临寒舍喝一杯香槟?”

总之,这一时刻、这一天,整个巴黎教堂的钟声都响起来了,已经四年没有这样响过。几百万人,共同在大街上又跳又笑又叫,一起唱着《马赛进行曲》。

有一位战地记者形容这一天,他说,“这是我们时代最可爱、最灿烂的新闻故事,要用言语来形容今天的巴黎,就像用黑白两色来画沙漠的日落”。

4.

原本将被毁灭的,却选择保存,

这难道不值得一个征服者骄傲?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看得见巴黎这座城市,也仍然是它几百年来的样子?

为什么卢浮宫没有被毁灭?为什么圣心大教堂依然挺立在山丘上?

这就要说回肖尔铁茨,他来到巴黎之时就决定要执行元首的命令。只不过当时的他,也已经意识到希特勒似乎有点过于疯狂了,他甚至感觉到这场战争,德国其实已经输了。

于是问题变得很简单,焚毁巴黎、与巴黎同归于尽,到底有没有必要?

1966年改编电影《Is Paris Burning?》

结果那个时候被认为是「法奸政权」的维希政权的市长泰丁格得知了这个计划,他就想劝肖尔铁茨不要这么做,但是他能用什么理由劝服以铁石心肠闻名的这位纳粹将领呢?

结果,他引领这肖尔铁茨走到大宅院外的阳台上,请肖尔铁茨看一看阳台外的景象。

在他们身下的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骑车经过,一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未来的小水手们在把玩他们的玩具,帆船就在圆形小池塘边上。河的对岸,中午灿烂的阳光下埋葬着拿破仑的荣军院的金色圆顶,闪闪发光。在它背后,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

泰丁格伸手指着他们面前展开的景色,向似乎没有感情的军人做了最后一次痛切陈词。

他指着右边卢浮宫的灰色花岗石侧楼,和侧楼之间石块围绕的花园,又指了一指右边协和广场无懈可击的对称布局。

他对将军说,“给一个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到这个阳台上来,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

说起来,四年之前,当时非常窝囊的法国最后决定弃守他们的首都巴黎,其中一个理由也正是不希望战火波及到他们所钟爱的这座城市。

现在这个已经投靠了纳粹德国、常被认为是「法奸」的市长,在用他的良心在为这座城市作最后一次陈词。

但是,将军到底最后听进去了没有?当时这位市长其实不敢肯定,因为肖尔铁茨说,他还有他的任务要完成。但是最后我们知道,他没有选择毁灭,他背叛了希特勒。

解放巴黎后,肖尔铁茨(中)签署投降书

5.

背叛了祖国,没有背叛人性价值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最为铁石心肠的人,这个时候拒绝毁灭巴黎?转而选择背叛他们至高无上的元首?

我们可以看一下从乔治亚州来的美国军人所述。

29岁的农家子弟里昂·科尔,他跟很多军人一样,被热情的巴黎市民带回家,在蒙马特一座公寓的五层楼阳台上,展现在他脚下的是他以前从书本中读到过的,也是他多年梦中见到过的所有景色。

在渐深的暮霭中,它们的轮廓如今仅依稀可认:埃菲尔铁塔,圣母院的双塔,塞纳河懒洋洋的弯曲河道。他的主人给他一杯白兰地,然后那对上了年纪的法国夫妇和他并肩站在那里欣赏巴黎的夜色的降临。他是他们邀来一起喝一杯的,这个体格高大的美国兵肩上还扛着冲锋枪。

在他们看着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壮观景色突然大放光明:自从1939年9月3日以来,巴黎第一次无所畏惧地灯火通明起来。为了要表示庆祝,巴黎市的电工向全市输送了电力。科尔面对这样壮丽的景色不禁目瞪口呆。在他身旁的那位太太也倒吸了一口气,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慢慢地,仿佛是在梦境中一样,她把酒杯举过阳台铁栏杆向下面的城市,轻声说:“光明之城。”

为什么今天我要说起这样一个已经年代久远的故事?

这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为什么巴黎没有最终被焚毁,恰好说明了就是我们很珍视的一种价值——那就是审美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文学没有用、艺术没有用、音乐没有用;我们觉得我们需要的是更多金句,更多鼓励上进、帮助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爬过一个又一个坡道的成功学秘籍,而文化与艺术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人认为,“如果真要阅读文学经典,倒不如用几句话把干货挤出来说给我听;如果想要深思、欣赏艺术和音乐的美好,我只需要看一个简单的节目,几段简单的文字介绍就够了”。

但是如果只是这样,你真的能够懂得什么叫做「美」吗?

美,并不只是单纯的、抽象的、冰冷的东西。

就像希特勒这样当不成艺术家,但一辈子还是想做艺术家的人,他所知道的那种「美」是粗俗的,真正的美,是一种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

真正的美,会让你无法轻易说出“巴黎值得死20万人将它存留下来”。真正懂得美的人,在他/她的心目中,人是一个具体的生命,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历史任务可以付出的以数字为计算的代价,这才是真正的美。

光明之城,巴黎的美。

我们刚才读到的那个故事里,纳粹德国将军看到的,除了那些宏伟的建筑物,他也看到了漂亮的少女骑着脚踏车,他看到了可爱的、穿着水手装的小朋友,在池塘边玩纸质的帆船,是这些种种景象,最终让他决定背叛他的祖国,但是他没有背叛他的良心,以及更高的人性价值。

本期八分问答

(问答答案均在每期音频末尾)

[本期提问者 | 黄二 ] 我想问梁文道:1.喜欢看书跟“好学生”,或者严格意义上的各门成绩都是数一数二的,一定挂钩吗? 2.为什么挂科会跟违纪撞在一起? 挂科真的那么羞耻,或者低人一等,(因为有些人确实是不喜欢那门课,就因为不挂科,导致作弊,一些事情的发生,这难道是教育需要的样子吗?) 3.看书看累如果用游戏来消遣(比如王者荣耀,吃鸡)这样子的行为怎么样?

欢迎分享今日八分·图签

*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欢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栏目下留言提问。你们在App里的提问和留言,道长都会看到的哟!

:可在后台回复【八分】

另外!八分已在【看理想App】上同步更新,看理想小程序将停止更新。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