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 >

“带来一束光”——风变科技CEO刘克亮的五周年讲话

时间:2020-05-1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2015年,刘克亮以“用技术推动下一代基础教育”为使命,创办风变科技并担任CEO。 2020年,风变科技迎来五周年,CEO刘克亮特别发表《带来一束光》五周年特别演讲,以下为演讲稿内容

2015年,刘克亮以“用技术推动下一代基础教育”为使命,创办风变科技并担任CEO。

2020年,风变科技迎来五周年,CEO刘克亮特别发表《带来一束光》五周年特别演讲,以下为演讲稿内容,有改动。

你好,我是风变科技的CEO,我叫刘克亮。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风变科技五岁的生日。

过去的五年,有很多人成为了我们的用户,有很多人加入了我们。我知道,未来风变科技的用户会变得更多,我们的队伍也会更加庞大,而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记录,一个关于历史的记录,一个关于我们共同书写的历史的记录。

我们很少披露我们的信息,你知道的故事多是在2019年我在风变科技四周年庆上一篇名为《风变科技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的讲稿中来,那里具体提到了我们的使命、愿景,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风变科技的十年梦想。今天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去聊聊这十年梦想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1、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创业者,他的生活中也总是被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包围。在儿时,我总是有一个困惑,到底为什么,他总是什么问题都知道。在什么样的问题面前,都能那样的坦然自若。对比之下,我有了更多的期待,什么时候我也能在面对自己生活的小烦恼时,能像我的父亲一样,可以更从容的去面对,去解决。

再大一点,父亲给我分享了更多他的人生经历,我才开始逐步地找到答案。原来他也曾和我一样,我在童年时期的困惑他也都有,他也不是生来就能做到这些的。这其中的秘密在他的大学,那些大学时的成长故事,慢慢地给了他更多的知识,提升了他的能力。再往后的生活里,这些学识才给了他更多面对生活的勇气,给了他特别的力量。

我感谢他的大学,大学就像是一束光,改变了我父亲的人生,也给了我一个更加智慧与勇敢的父亲。想着想着,我也有了期待。希望能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我也希望能拥有一束光。

那时候,我迷上了艺术,画画的时候能给我很多的平静。但是我又不想去美院,不希望纯艺术的单一,让我错过了其他学科的精彩。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找到了我的美术老师。她向我介绍了她的母校,一所以美术见长的综合类大学,有着超过一百年的历史。

于是我用美术刀,把这所学校的名字刻在了书桌的右下角。在每个昏昏欲睡的清晨,大声朗读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一边我会轻轻抚摸着她的名字,仿佛这会给我更多的力量。在好多个沉沉睡去的夜晚,我都会梦到自己在与千军万马赛跑,我必须拼尽全力冲过独木桥。因为在桥的对面,才有光。

后来,我真的爬过了那条名为高考的独木桥,反而分不太清是不是在梦里。

我可能打败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打败了。但没关系,胜负都不重要了,我拿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

但我没想到,生活却给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这就像你始终向往着一座光环笼罩的神山,但当你披荆斩棘,终于走进,却发现那神山之上也有败落的草叶,也有污浊的溪流,有教人迷途的错综小径和令人胆寒的虎豹毒虫。这所大学,好像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当我看到一些老师敷衍了事地授课时,我看到了是那些已经失去工作激情后的工人特有的麻木眼神;当我听到那些学生组织领袖傲慢的言语时,我想到了那些古代官吏的扭曲内心。我曾想象的,是一本因百年而变得更厚的书,但我看到的,却是因为百年而变得锈迹斑斑的衰老机器。

日子一天天轮回着,让人怀疑。这大学真的对得起我这十年的努力吗?

父亲,你说的光呢?

2、教育之困局

我是为了寻找那道光,才离开我的学校的。在我离开的时候,我给自己提了一个目标:真正地去改变教育,而不是形式上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得搞明白这个锈迹斑斑的机器到底是什么状况,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聚集足够强大的力量,一步一步改变它。基于此,五年前的今天,风变科技成立。同时我也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的学习计划。

在密集学习里,再加上各个领域里朋友的帮助,我才开始逐步形成了一些些我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审美。

当我带着新的认知再去思考关于教育的问题时,着实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这个问题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以前我眼中的教育问题,不过是高等教育的学校管理有些松散了,只要多一些制度和方法就能解决。后来再看,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过于肤浅了。当然,到了今天,我也不敢说我就不肤浅了,我只是谈谈这个阶段我的一些思考。

我们想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不能割裂地只看高等教育,因为大学也只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更整体地看到全貌,而且也不能只是以个人情感的方式去看,这样就会带来大量失实。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每隔十年,找到一个家庭的孩子作为一个样本,问他们一个问题:“考大学,带给你的压力大吗?”其答案必然是,越来越大的。

连我的父亲也会感叹,他作为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虽然上大学也不容易。但学习时间的占比,还是在一定比例内的。学业固然重要,家里的农活当然也是不能丢的,心爱的围棋和各种爱好也是要花上不少时间的。

但到了我高中的时候,连一点点的家务都被“学习任务更重要”豁免了,除了睡觉就是学习。但等到我的弟弟妹妹开始上学,他们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得去学那些我到了初中都还搞不明白的非常复杂的知识,去上那些令人沮丧的、狂轰乱炸的课外辅导班。

奇怪呀,不就是为了考大学吗?难道考大学更难了吗?

从数据来看,显然不是的。我们看到1990年~2020年,每十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占适龄人口的3.4%,12.5%,26.5%,50%。也就是说,在四十年前,你走进一所小学,每个班上,只有成绩第一和第二的同学有机会在十年后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现在,这个范围扩大到了只要成绩中等就可以。过去三十年,高等教育供给能力飞速提升,这个国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果单看数据,在受教育这件事情上,我们学习压力和负担确实变小了,机会也变多了。这样来说,这个国家的孩子应该就能更自由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当他们的未来更有希望,这个国家也就更有希望。可惜,现实好像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剧场效应。这个概念讲的是一群人在一个剧场里看戏,某一个人为了自己看的更清楚,就站起来了,这就导致其他人看得不清楚、也不得不站起来。连锁反应相继发生,直至所有人都站起来了,甚至有人站到了椅子上,还踮起了脚尖。

在教育领域里,这就演变成“超前教育”,家长发现自己一年级的孩子排名靠后,厌学,是因为其他的孩子提前就学了里一年级的内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开始教自己孩子二年级的内容。到最后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

这也就是今天孩子们学习压力的根源。

但要改变这种教育的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把高等教育资源供给速度提升得更快,质量更高,这也带来了一组矛盾:人民群众对大规模的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仅依赖「大学」的供给模式就显得尤为单一。

当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提速,虽然大学已经在提规模提质量的过程中,但依然距离发展的预期有一段距离,我们还得依靠更多人的力量,依靠市场的力量。

相对于各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教育的市场化需要尤为的谨慎。我们需要警惕一个巨大的敌人——“逆向选择”,它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博弈下,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破坏规则的人会战胜遵守规则的人的一种奇怪现象。

主流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之一“完全信息假设”,说的是市场的参与者拥有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但这本就是一种臆想,在企业主导的、面向成人的教育市场里,这种信息不对称几乎是永恒的。

当市场的调节能力“失灵”,在教育行业里就会来带可怕的灾难。

当只关注个体收益不关注社会价值创造的掠夺者振振有词,当坚守者与创新者如履薄冰,我们就走到了一个畸形的产业面前。

我们感受到它的奔腾向前,却不知道这是通往未来还是深渊。

3、希望之光

但,好消息也是有的,那就是今年的年份,这是2020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和特殊,对于教育产业的改变也尤为特别。

这一年,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2020年至2035年,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

在这过程中,教育的意义至关重大。

就像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描述的那样:“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换言之,为了实现第三阶段的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阶段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正站在第二阶段的开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描绘了一张宏伟的蓝图, 我作为学生的观察和困惑、我作为教育从业者的观察和判断、那些看上去异常复杂的问题,甚至众多我所未见的问题…全在战略部署的清单里,等待一个一个被突破、 被解决。

什么叫“教育强国”?就是就算别人做得不好,就算大家都难,也不是我做不好的理由。突破别人所不能突破,解决别人所不能解决,是教育强国之路的内在要求。

新目标中将要建成的教育版图更加宏大。书记指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是一句挺长的话,但很准确。

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它与今天教育格局的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是指参与方变多了,这是由政府努力向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转变;

二是“多种学习成果”,讲的是学习目标更广泛了,由单一的以学术研究为目标向以岗位为目标的更广范畴进行转变;

三是时间跨度更大了,从原来的以高等教育为结束向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转变,也就是“终身学习”。

如果说参与方变多,会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加大,从而缓解竞争升级;那多元的教学目标则是要让“剧场效应”彻底失去意义,普通教育体系的筛子效应也必然会淡化;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实现“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终极目标。

想要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仅靠老办法肯定不行。就像我们之前描述的,今天的教育发展速度跟不上世界变化。

我们要用技术手段,来改造教育。这也正是风变科技的使命:用技术推动下一代的基础教育。

那么,我们要将基础教育,推往什么方向呢?

一年前,我们的回答可能还比较含糊其辞。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给一个精准的指标描述:

这三个指标,分别是在谈:成本,效率和效果。

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用极低的成本,在可控的时间内,完成对确定教育成果的交付。

我们说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即是认知机器。因此,风变科技的愿景即可被描述为:成为社会认知机器。

风变科技的十年战略,本质上就是不断优化这三个指标,并将其中的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

启明星,要求风变科技在三年时间内,在编程领域,实现这个三个指标。在今天,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向前走小小一步,我们的业务也取得一点小小成绩,这三个数字,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但征途还在后面,今天我们得到的,只是一把或许能改变这个巨大的产业机器的一把小小螺丝刀。

群星计划,要求风变科技在后三年时间内,在多个学科领域,实现这三个指标。

文明轨道,要求风变科技在后四年时间内,变成一个开放平台,所有人都可以运用风变科技的平台更容易地参与对教育资源的填补。

我常常幻想,在你我百年之后的某一天,那时人类的文明之光已经照亮银河,孩子们回看我们今天的历史,当他们看到二十一世纪早期的教育史,不由得因这“教育之困局”而皱起了眉头。

那时的“老师”会告诉他:“别担心,这黑暗只不过是因为那个时代上空的乌云遮住了璀璨的星光。等风来,用不了多久风就会吹散那朵乌云。之后,光便会重新散满人间。”

至此,落笔。

谨上,

风变科技CEO刘克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