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活 >

慢新闻 | 休整完毕,他们即将再出发

时间:2020-02-21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通讯员 熊志翔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2月15日的清晨,孝感飘起了小雪,雪越下越大,傍晚,外面银装素裹。 护士陈诚按捺不住内心的小激动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通讯员 熊志翔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2月15日的清晨,孝感飘起了小雪,雪越下越大,傍晚,外面银装素裹。

护士陈诚按捺不住内心的小激动,拉起身边跳舞的小伙伴,推开门迎着寒风跑向雪地,蹲下身子写下,“孝感加油,中国加油!”

这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孝感的第21天,也是休整的第二天。21天来,他们站在疫情最险处,让重症患者转为轻症,让轻症患者痊愈出院。

2月13日,随着第二批重庆赴孝感支援医疗队的到来,连日奋战的医护人员终于可以休息了。

1月26日,拥有两名90后,平均年龄32.6岁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名医护人员选择了逆行。此后,第二批、第三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明日,8天的休整时间结束,相信大家必将满血归来。

慢新闻 | 休整完毕,他们即将再出发

战斗吧

出发出发>>>

四面八方

朝一个方向会聚

除夕,晚上6点过,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长兰花正行驶在前往成都的路上,她和家人早已备好了年货,等待着到家团聚的时刻。

铜梁老家,同为心血管呼吸内科的医生陈月和父母围坐在一起。此时,重症医学科的隆毅正准备坐飞机回重庆,他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修,趁春节放假,回家看看父母。

“疫情发生,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请有意向支援湖北的报名。”很快,医院接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立即组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随时出发。

下一刻,两个科室的微信群炸开了。

“义不容辞”“我单身,我报名”“时刻准备着,不辜负重症人的使命和责任”......心血管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近百名医护人员报了名。经过筛选,一支由14名医护人员构成的医疗队迅速组建完毕。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蕊坚定地表示,这是这个职业必须的选择。

作为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成员,重症医学科41岁的张宁和29岁的王旺于2月4日驰援武汉。张宁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两人不在同一家医院,但支援湖北均报了名。而王旺作为90后的男护士,自认为更加有优势。

2月11日,影像科CT组组长余宏也出发了。

累了困了>>>

照着镜子

也有陌生和恍惚感

上午是老师讲课和操作演练,下午就是自行练习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战场。

首批医疗队到达孝感后,重症医学科护士黄倩立即开始了工作。作为一名在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黄倩第一次穿防护服,她感觉比平时严格许多,流程也更复杂。对于即将参与到患者救治中,大家不敢有丝毫松懈。

“防护视频看了无数遍,流程背了无数次,还是有点担心。”心血管呼吸内科护士蒋晓梅和陈诚有着同样的感觉。陈诚说,大家无数次的穿脱防护服,无数次的规范洗手,无数次的穿戴口罩与防护目镜,反复练习。

“只有我们站着,病人才能站起来。”作为重症组副组长,李蕊要时刻注意队员的防护:手套需要四层,身上穿的防护服相当于是两层。要是全套穿好,需要二十多个步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这是最快速度了。

第一个夜班,心血管呼吸内科副主任、隔离二病区组长罗玲主动要求第一个上。了解患者病情、熟悉医嘱和病例系统、制定排班表以及规章制度,一圈下来,夜班上成了白班。

在隔离区,听力下降、呼吸费力,感觉做任何动作都困难——这是所有医护人员的相同感受。“一句话经常要重复说几遍,声调要比平时说话高八度,时间一长,感觉喉咙都在冒烟。”罗玲说。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匡雅娟和肖丽很快也投入了战斗。一天下来,情况和兰花差不多。匡雅娟在日记中描述:耳后勒痕深深。面对镜子,有一瞬间的陌生和恍惚,但大家很快就恢复气力。

重症医学科护士胡小娟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进病房的情形:她来到1床患者身边,准备重新置入一颗留置针,但扎上压脉带后,护目镜上的水雾模糊了视线,三层手套也让她对血管的触感降低不少,以往熟练的操作变得不利索了。

“有点紧张。”胡小娟的心思只停留了两秒钟就被打破,患者就开了口:“放心进针,我相信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顿时建立起来。

有了信任,还要有同理心。

李文均最放不下的是34床的老婆婆,她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也不太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每隔一段时间,李文均会去看看液体输完没有、被子盖好没有、氧饱和度夹子是否掉了...... 李文均说,没有家属的陪伴,老人的心是孤独的,我想尽自己的微薄力量送份温暖。

慢新闻 | 休整完毕,他们即将再出发

患者和医护人员互相加油打气

转诊过来的患者刚走到病房门口,停住了脚步:“住进去了我还能出来吗?”医护人员解释劝说许久,患者眼神流露出的恐惧和不安没有消退。重症医学科护士唐直灵机一动:“来都来了,进去参观一下,看看是不是你想象的这么恐怖?”

进入病房,唐直顺势将同屋的患者介绍给她认识,两人交谈起来。“我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一次阴性了,我很快就可以出院啦。”“哦,希望我也能快点出院。”

“兰花姑娘,兰花姑娘。”54岁的患者王阿姨总是能够准确在层层防护背后,第一时间辨认出兰花的身影。

前几天,王阿姨因为血糖偏高,焦虑得睡不着觉。兰花坐在她身边,不断轻声细语地安慰她,告诉她这是使用激素后的应激反应性血糖升高,很快就会好转的。当血糖恢复正常,王阿姨便对这个皮肤白皙,讲话温声细语的重庆护士格外信任。

在只有几平米的病房,医患双方共同为生而战。温暖他人的同时,也不断被他人所温暖。

“呼吸衰竭,鼻导管吸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高浓度面罩。”罗玲所在的隔离二病区,颜阿姨的新冠肺炎较为严重,她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后并发了脑梗死。救治这样一位危重患者,需要的是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队员之间默契的配合。慢慢的,血糖下来了,血压正常了,营养神经的药物加上,抗炎、抗真菌的药物加上,颜阿姨病情越来越好,大家把她从生死边缘牢牢拽了回来。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二病区和三病区迎来6名患者出院。患者还写来多封感谢信。

7日,金银潭医院也传来好消息,两名90后患者出院了。这两名患者也是医护人员。肖丽像孩子一样恭喜她们,笑着告别。

出院告别>>>

患者泣不成声:

希望大家以后在街上相见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起走下去。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2月13日上午,孝感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内,患者和医护人员一同跳起了手势舞。

当天下午,随着第二批重庆赴孝感支援医疗队的到来,首批医疗队将得到短暂的休息时间。

李蕊和同事做了轮换休整前的最后一次查房,一名即将出院的患者顿时泣不成声。“首先跟大家告个别,祝大家早日康复。我相信当我们回来,大家应该是康复出院了,我希望我们以后在街上相见。” 李蕊说。

换班之前,大家把这段时间积累的临床经验写了下来,贴在了隔离区、缓冲区等墙上,希望能对接班的医护人员有些帮助。

这天,是江璐璐33岁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中午12点整,7个小面包组成的生日蛋糕摆在了江璐璐面前,队员们把“寿星”围在中间,将“蛋糕”上的棉签点燃后,大家唱起了生日祝福歌。整个庆祝仪式简单却无比温馨。

慢新闻 | 休整完毕,他们即将再出发

大家为江璐璐(中间男子)庆祝生日。

休整模式>>>

护士开始“神经”

不断练习魔性舞蹈

脱下防护服,陈诚没有感觉到轻松,大家习惯了争分夺秒,习惯了并肩作战,退到“后方”反而有些无所适从。

休整中,除了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李蕊和罗玲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梳理,隆毅拿出电脑开始学习充电。陈诚说,几个小姐妹甩掉平时的淑女范儿,开启了女神经模式,不断练习刚刚学会的魔性舞蹈。

隔离期间,大家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门前小广场,并且尽可能避免3人以上聚集。为避免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同时为加强自身免疫力提升,除了各自在房间内做仰卧起坐、瑜伽拉伸外,偶尔五六个姑娘会在楼下围成圈,跳跳兔子舞。

出发 — 战斗 — 休整 — 再战斗。

等你们归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