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以教育照亮“浙江记忆”

时间:2020-12-16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以教育照亮“浙江记忆” ——浙师学子创新民族故事传承形式 “孩子们,你们都听过哪些民间童话故事呀?”在武义璟园的汤汤童话书屋里,儿童文学研究生冯丝源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以教育照亮“浙江记忆”

——浙师学子创新民族故事传承形式


  “孩子们,你们都听过哪些民间童话故事呀?”在武义璟园的汤汤童话书屋里,儿童文学研究生冯丝源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帽》!”“老师!《白雪公主》!还有《穿靴子的猫》!”孩子们踊跃发言,冯丝源却陷入了沉思。在这些回答中,几乎找不到中国民间故事的身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或湮没在历史洪流中,或尘封在地方志书里。为唤醒民族记忆,让传统文化在儿童教育中“活起来”,一群永葆童心的浙师大学子聚到一起,成立了“重绘失落的浙江记忆”课题组,以“民间故事的图画书实践传承”为己任,致力于融民间文学遗珠于儿童课堂教育,为传承失落的民族印记赋能。


云图片

 

走过“浙”里 重绘失落的记忆


  “这些民族记忆正在孩子们的童年中褪色!”课题组负责人冯丝源感慨。她们走访了浙江省5个地级市非遗中心,深入访谈浙江民间故事的14个保护单位,并在多所学校开展课程实践。“一个好的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在学校倡导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却看不见民间故事的身影。”课题组成员梁圣娜说道。课题组全面摸底由浙江民间故事转化而来的122本图画书,并对具有代表性的8个故事、19本图画书展开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老师给予了课题大力支持。


云图片

 

  “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长”,但课题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阿凡提的故事家喻户晓,中国的徐文长却鲜有人知。同样精彩的故事,为什么会面临迥然不同的传承现状?课题组成员王洁说:“西方的民间故事流传度高,很大程度上是改编做得很好。”脍炙人口的改编形式包括电影、小说等等,但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课题组发现最适合孩子的还是图画书,“它传达的方式更纯粹也更温馨,更符合儿童心性。”

  伴随民间故事消失在大众视野的,还有传统文化。“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船、细纹刻纸都在渐渐被人遗忘,尤其是孩子们。”家住乐清的叶梦瑶惋惜地说道,她怀念这些记忆,并努力用新方式守护它。课题组以《浙江民间故事集成》温州民间故事《龙船花》为底本进行图画书改编,并加入细纹刻纸制作等非遗元素。目前,图画书初版的改编工作已近尾声。

  孩子是民间故事未来的传承人,教育是承接的桥梁。课题组希望通过一本本创新转化的图画书和一堂堂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分享课,让传统民间故事不再沉睡,用图画书为孩子们褪色的浙江记忆填上色彩。


走进课堂 倾听童心的声音


  民间故事的传承,不但要体现在图画书里,更要“活”在课堂教育上。五个分享地,十节课堂,课题组成员在省作协副主席汤汤老师的带领下,为孩子们展现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奇妙王国。

  《鹤民国》的故事,是金华市东苑小学四(1)班孩子们的民间故事第一课。这部经过课题组引路人——向华老师改编的作品,语言生动活泼、情节积极向上,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目光。拥有“三百丈”翅膀的巨大海鹤和只有“三丈高”的鹤民国百姓斗智斗勇,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用智慧和奇思妙想为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出谋划策。


云图片

 

  “用投石机把鹤射下来!”“用爱做武器,感化他们!”大人说不出的话,在孩子们异想天开的童言童语中却格外平常。课题组成员刘柠很为这些回答感动:“正因为童真宝贵,才更当留住。我们要把珍贵的文化记忆刻在孩子的心上。”金华兰溪的毕矮传说,也是课题组致力于带进课堂的故事之一。

  在课题组成员的眼中,中国的传统民间故事独有一份魅力。“以弱胜强”的智慧,团结一致的勇气,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这些血脉相承的中国故事,烙着民族独特的精神图腾,不应被历史的泥沙掩埋。而让孩子成为下一代传唱人,教育就是最佳的途经。 

(何佳婧、叶梦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