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济 >

书评 | 世如棋局,世人皆如棋子 ——《清明上河图密码》

时间:2018-11-2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人既非棋子,也非傀儡。人能动、能思、能选。同一个局,只看每个人作何选择。 文/王晓东 近来读书较杂,刚刚读罢《明朝那些事》和《万历十五年》,又偶得一本好书——《清明上

人既非棋子,也非傀儡。人能动、能思、能选。同一个局,只看每个人作何选择。

文/王晓东

近来读书较杂,刚刚读罢《明朝那些事》和《万历十五年》,又偶得一本好书——《清明上河图密码》。如果说《明朝那些事》用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笔触书写了一个王朝盛衰的壮阔史诗,那么《清明上河图密码》就是为我们描摹了一副北宋社会世俗的全景图。

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官方如是宣传道。从出版方的烂俗的宣传口径和这本书故弄玄虚的书题来看,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落入俗套和窠臼。但读罢第一部,作为一本悬疑探案类的书籍,笔者认为这部作品可以列为上乘之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该书不仅对案件有缜密的逻辑推理,更重要的是在于其“丰满”。

我一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置于一个宏观的背景之下展开的,这样作品才能显得丰满而不单薄。《清明上河图密码》除了其本身层层嵌套的迷局、扑朔迷离的案情之外,还着了不少笔墨从侧面展现了北宋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政治生态、道德文化、伦理纲常,除此之外亦有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思量

作为一部悬疑探案类的作品,不得不说作者设了一个很大的局,用出版方的话来说,即所谓的“旷世奇局”。我目前为止仅仅读罢第一部,而第一部足足有800多页。在这800多页中,以清明节“梅船消失案”为主线,以“锦囊案”“范楼案”“何涣案”为支线,迷局层层嵌套,到第一部完结,梅船案才仅仅揭开冰山之一角。

“世如棋局,世人皆如棋子”。在这奇局之中,无数人或因公义、或因私利而牵涉其中,将《清明上河图》中扁平的画像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他们的爱恨纠葛,他们的痛苦挣扎,建构起北宋社会芸芸众生的侧面像。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宣和三年,即1121年。此时距离北宋覆灭仅剩6年。故事的展开也侧面反映出了北宋当时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一则是新旧法之争。宋神宗时,为革除北宋积贫积弱之弊,王安石锐意变法改革,此后司马光、苏轼、蔡京等名臣轮番登场,新旧之法也几度反复,国家积贫积弱颓势未改,而党争日盛。新旧法之争不仅体现在朝廷高层的斗争中,“东水八子”文人雅士原本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却因对新旧之法的政见相左而割袍断交,令人扼腕。东水八子除宋齐愈外皆偏倚旧法,因惧怕宋齐愈得势后复施新法,东水其余七子不惜背叛道义设局阻挠宋齐愈参加殿试,新旧法之争的激烈程度,在小说中便可见一斑。

二则是吏治腐败。书中多处提到,北宋官员皆明哲保身、人浮于事,少有诤谏之臣,基于此,东水八字虽各负才学却不愿应考出仕。同时,在东水八子新旧之法论战中,宋齐愈直指新法所产生的恶果并不在律法本身,而在于下层官吏执行不当,层层盘剥。

三则是冗兵、冗官问题。“这些年赵不尤虽然潜心读书,却也没有丢掉习武。他以为,不论一人、一家、一国,不但该强其心,也须健其体。这才合乾健之义。本朝开国以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一百六十年间,文艺勃兴,国气却越来越文弱柔靡。面对北辽与西夏,只能以岁币换来和局。而如今,东南方腊造反,更有女真崛起于东北。大宋却如同一位娇弱佳人,强盗环伺,却仍描眉梳鬓,顾影自怜。”北宋末年,三冗问题尤为严重。官多尸位素餐、兵多而不能战。小说中也提到,方腊造反东南,北宋大军压境却难以平叛,其战力着实萎顿。东水八子中的“剑子”郎繁徒有花拳绣腿便是宋军羸靡的一个缩影和隐喻。

除冗兵问题外,冗官问题在当时也很严重。小说中,候伦、董谦、曹喜皆为前科进士,但由于朝廷冗官严重,三人皆无法补缺为官,进士一批批积压,自然会想门道插空补缺,这也更滋生了官场的腐败。候伦强迫自己亲妹妹卖身讨好吏部官员并设计构陷好友曹喜、董谦,除了可以从人性角度探讨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冗官问题给士大夫阶层带来的必然悲剧。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名画,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风土人情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作为《清明上河图》的演绎,《清明上河图密码》也自然延承了这种基因和使命。全书分别从士、农、工、商、兵等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社会职业入手,还原了北宋整体社会风貌,擘画出北宋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

宋词是北宋文学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因此提到北宋则言必称宋词。《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将宋词艺术之美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不仅借不同人物之口展现了宋词韵律之美,还以词赋达言传情甚至以隐喻国运兴衰。章美假借莲观之名给宋齐愈投掷信笺,附了一首《临江仙》:

露送秋霜莲送雨,一池缱绻余情。寒蝉辞树细叮咛。数枝枝叶叶,忆嫩嫩青青。

一茎幽香洁自守,晚荷仍旧亭亭。相逢却更叹伶俜。隔窗不见影,窗外语轻声。

读罢,一缕幽思跃然纸上,百转千回,婉转动人。除了传递儿女柔情,在宋词的吟诵中还能得以窥见北宋的国运兴衰。

时时处处,赵不尤都能觉到国势之虚弱危殆,就如这院中的梨杏,昨天还满树繁花,一点小风雨,便落花飘零,遍地凌乱。身处此世,以区区一人之力,难挽颓局,却不能不时常涌起忧世之叹。他心头郁郁,随口填了首醉东风:

东风席卷,一夜凋残遍。万里江山春色黯,可叹无人照看。

年年岁岁追欢,朝朝暮暮谁闲梦里烟花过客,醒来谁理残篇。

吟罢,他转而自诫道:何必做此悲声太平何须壮士勇岁寒才见松柏心。徒忧无益,不如尽力做好手边事。对得起己心,便是无负于天命。于是他又想了想,将最末一句改了过来,沉声吟道:以我心灯一盏,照他长夜寒天。

‘改得好’门里传来一声赞。

赵不尤回头一看,是妻子温悦,她轻步走了出来,笑着道:‘人都说我大宋诗虽不如唐,词却异峰突起。这一百多年来,除了苏东坡,大半的词,都过于柔弱无力。堂堂男儿,却效仿小女儿情态,很多词,连我们女人家读着都嫌脂粉气太重。反倒是李清照,一介女流,她新近填的渔家傲,一句九万里风鹏正举,便胜过大半男人。相公方才这首,有大胸襟、大悲怀。但若一悲到底,丧尽气力,便失了君子气格。所以,末句改得尤其好。哀而不伤,归于仁心正道。’”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复杂人性的探讨是本书最为成功的一点。既为众生相,人性的缠绕交织自然会生成一副利益、仁义相互勾连的复杂图景。本书第一部以士农工商兵中的“士”群体为主体,他们信奉的自然是儒家之道,而儒家又喜探寻人性之善恶,何为善?何又为恶?将两者简单对立开来的二分法真的足以揭示人性吗?恐怕不尽然。在我看来,此二者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可能仅有一步之区隔。

东水八子整日研习孔孟之道,以仁义自取。原本情同手足,却因新旧法之争拍案反目,以致以简庄为首的其余七子设局加害宋齐愈,此为善哉?如赵不尤所言:“简庄修习仁义之学,却不知道‘二人为仁’,仁不在言语文字间,而在人与人之间。一个‘忍’字,上面一把刀,下面一颗心。忍心,是先自割本心。伤人者先伤己,纵便如愿,己心已残,又何能得安?”但后来,章美幡然悔悟,挽救了宋齐愈前程并付出错过殿试甚至自己的性命的代价去破局,又岂能称为恶?

除却这些整日研习孔孟之道的文人雅士,游离在社会底层的饽哥、彭嘴儿,又岂能以单纯的善恶来划分?饽哥小时候亲眼目睹后母尹氏将整日痴迷赌博的父亲推落河下,隐忍十几年终于找到机会报复尹氏,他把香袋偷偷调换,将他的弟弟、尹氏的亲生儿子孙圆绑架推入深井以致想陷他于死地。但他终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忘记尹氏当年为了救他被木枝戳瞎了双眼,他每天给孙圆送饼送水,他把尹氏求他的所有积蓄放到了孙圆的枕头底下。他的仇恨虽驱使他设局陷尹氏、孙圆于死地,但心中之善又让他主动解局。饽哥是可悲的,他与彭嘴儿层层设局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动机:逃离仇恨,和小韭私奔。但彭嘴儿的一刀却让他的一切幻想归于幻灭。

彭嘴儿年轻时便与春惜情投意合,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难违,春惜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康潜。后来彭嘴儿为了春惜设局杀康潜、康游兄弟、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错杀小韭而后被饽哥杀死,也只是出于一个单纯的动机:和春惜私奔。正是这两个单纯的动机引发了层层的局,引发了四条人命。但这些罪恶又似乎很难归结到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饽哥、小韭、彭嘴儿、春惜无疑都是悲剧的。他们的悲剧源于他们各自的经历,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一点恶,源于压抑人性的纲常礼教。

其实,悲剧的又何止是他们四人?作为男权的附庸,春惜、简贞、侯琴、冷湘、阿慈,个性被纲常蚕食、人性被礼教压制,等待她们的,只有是悲剧,也只能是悲剧。礼教交给人们仁义忠贞之道,同时,它也是一部嗜血的机器。

《清明上河图密码》作为一部悬疑探案小说层层设局,扑朔迷离。图中的人仿佛是推动这棋局的一颗颗棋子。正如东水八子之一的棋子田况道:世事如棋人如局。也如赵不弃道:人生无往而非局。但实际上,图中的人并非一颗颗棋子和一个个傀儡,而是一个个有善有恶、有血有肉的人。

如赵不尤所言:人既非棋子,也非傀儡。人能动、能思、能选。同一个局,只看每个人作何选择。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时评瞭望周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评瞭望周刊:opinionss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