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守正创新 知行合一 践行中国梦 ——第二届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在漳州举行

时间:2020-10-22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漳州市龙人书院成功召开。 在这次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上,中国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漳州市龙人书院成功召开。

在这次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修海林教授,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天津音乐学院李凤云、王建欣教授,厦门大学苏新春、耿虎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名儒家乐教研究专家、高校音乐教育学者、一线艺术教师与校长、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以及知名琴人齐聚一堂,代表们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 副会长 苏新春主持开幕仪式

本届活动由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龙人古琴研究院主办,福建省龙人书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共同承办。

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会长、龙人古琴创始人谢建东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梦不仅仅是物质和财富之梦,更是精神和文明之梦。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继承弘扬礼乐文化的初心,龙人古琴先后与海峡两岸二十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互设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在部分院校设立龙人古琴课堂,设有专用教室,并作为有学分的选修课程。2020年1月,龙人古琴研究院与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开设了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班,并于8月举办面授课程。多年来,在厦门、漳州和福清等地的大中小学举办了龙人古琴进校园系列活动,传播以古琴文化为核心的优秀礼乐文化,让传统文化流向未来。

同时,谢建东会长也再次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中华礼乐的当代复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受重视的当下,我们理应肩负起发挥儒家乐教对当今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保护好我们传统礼乐的根脉,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核,推动儒家乐教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会长谢建东致辞

本届大会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艺术与礼乐文化”、“中国当代文化环境中的礼乐文明”、“古琴与礼乐文化”、“古琴文化品格的重塑与建构”四大议题,共收到论文近百篇,精选出其中25篇20余万字编辑成集并在会议上宣读。

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从教育学、音乐学、语言学、艺术学等领域多学科介入,聚焦于儒家乐教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分享了《礼乐文化宏微论——关于礼乐文化的若干思考》《少儿古琴谈》《孔子诗乐教育的阐释》《古诗词朗诵:无调的歌唱》《漳州文人与古琴》等多篇精彩报告。

中华孔子学会儒家乐教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修海林教授在分享中指出:礼乐文化的存在,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不因名而立,更不因其被冠以“传统”而与现代社会生活不相适。

礼乐文化的推行和传承,要依靠文化主体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乐文化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育人”的问题,这正是礼乐教育系统的价值所在。 周公的乐教思想,总归其要就是道德伦理教育与乐舞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的共构一体。其中道理伦理与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德”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材。

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文化的每一次复兴,都离不开礼乐文化的高扬;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复兴,都和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都寄望于礼乐“育人”功能的发扬!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复兴和朝代更替,都会因传承、发扬了礼乐文化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这其中充满着时代机遇,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更寄托着我们华夏儿女的“中国梦”!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先生在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先生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路途上,乐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他更是身体力行的推广践行以古琴为核心的乐教活动, 尤其是少儿古琴启蒙和教学工作。

在主题报告中杨青先生分享:传统艺术不能缺少“青春血液”,任何一种音乐艺术门类,有了少年儿童的加入,都会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同时,少儿习琴与少儿诵读经典、童蒙养正的教育方法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稚嫩的童心,用经典浸润童年,以文化滋养人生。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对小琴友来说,仅仅把琴当作一种表演性乐器,从而停留在机械性的练习以掌握琴的演奏技巧是非常可惜的,不仅容易陷入模仿的怪圈,止步于满足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更令人遗憾的是难以达到“音与意合”的境界,乃至表达不出自己的情感与志意。所以,完成从模仿型学习到思考型学习的转变是少儿习琴的必经之路。小琴友必须要学会结合所学、所见、所感、所悟,慢慢尝试着理解每首琴曲的深厚意蕴和哲理意趣,领会曲子的意境、韵味与独特内涵,感受琴的文化魅力,从而更好、更准确地对琴曲进行诠释。

少年强则中国强!

第二届全国儒家乐教研讨会第二分会场的主题发言同样精彩在线,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就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知行”问题,做了精彩阐述,他指出:“知”与“行”如何落实到课程中,把抽象知识化为行为。“普遍之礼”与“在地之礼”相结合,注重“在地之礼”,与当下相结合,达到“顶天立地”之效果。

同时,他也分享了“观念之礼”与“雅乐之礼”的不同与相融。他建议:把古琴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古琴课堂中陶冶学生,将礼乐文化的理念物化、外化。不追求琴技,重要的是对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境界要有所改变和提升。

最后,苏新春教授强调:党的十八大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下高等学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普遍受到重视,但要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质量,而不是流于形式, 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关键在“知”与“行”的关系。

知识之礼与行为之礼。以行为之礼为优。

普遍之礼与在地之礼。两相结合,相得益彰。

观念之礼与物化之礼。物化之行浅而入之,观念之礼固之牢之。

大众之礼与雅乐之礼。大众之礼通之,雅乐之礼领之。

活动期间还举行“乐和音乐会”,上台演出的有两所儒家乐教实践基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泠音琴社、厦大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幽篁琴社的师生以及我国著名的琴家与艺术家,以琴与诗歌、琴与颂唱、琴与箫、古琴独奏以及古典舞蹈等形式,展示儒家乐教的实践成果。

本届儒家乐教研讨会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研讨会,也是一次思想统一的研讨会。

在这次研讨会中,不仅有多学科高端人才参与其中,还有理论家、教育家,艺术家、实业家;不仅有前沿理论的探讨,如《琴曲lt;幽兰gt;探微》,又有扎根实践的交流,如中小学诗词弦歌教育实践探索;尤其以琴乐和诗乐为艺术实践途径,通过包括中小学、高等教育领域在内的一线艺术教育,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同时,我们更分明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不断探索,守正创新,知行合一,在用他们的拳拳之心践行着中国梦。可以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华夏优秀文化的“仁”、“义”、 “礼”、“智”、“信”。这份“仁”是慈爱之心;这份“义”是当代文化人的正能量,是勇于担当;这份“礼”是静守规则;这份“智”是思想灵魂的共鸣;这份“信”是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