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七年助学实践,他们一直在路上

时间:2019-07-15来源:互联网 作者:编辑 点击:
这是一群人用青春书写的故事。 7年,他们,一年一年播下梦的种子。过去从未间断,未来仍将继续。 “老师,我们很想您!您寒假教我们唱的歌我一直都记得。老师老师!我来帮你拿行

这是一群人用青春书写的故事。

7年,他们,一年一年播下梦的种子。过去从未间断,未来仍将继续。

“老师,我们很想您!您寒假教我们唱的歌我一直都记得。老师老师!我来帮你拿行李!”一群孩子迎着毛毛细雨站在村口,热情地迎接这支来自古都西安的大学生实践团。

7月上旬,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春晖助学实践团迎着“三下乡”的风帆,在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助指导下,再度出征,7年来他们勇担时代重任,坚持回馈社会,以“因渭有爱·筑梦黔行”为主题,发扬“奉献、友爱、互助、成长”的志愿者精神,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长安大学春晖助学实践团队至2013年暑假组建以来,7年间无论寒暑教育扶贫助学活动从未间断,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40多个分支团队,40多所中西部地区边远乡村学校,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山西,累计帮扶助学乡村留守儿童等中小学生51000余人。

今年暑假,来自全国各地多所985、211高校的上百名学生报名参加,经多轮面试筛选,最终23人通过招募选拔和培训加入助学实践团毕节分队。7月他们第4次来到贵州省毕节市熊家场镇川硐小学。

绵延的阴雨,蜿蜒曲折的山路,都不能阻挡实践团成员对助学生活的期待。经过近24小时的车程,实践团一行来到支教地点川硐小学。“大山里的孩子,求学之路很坎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大山哺育了我们,现在该轮到我们来回馈大山。7年如一日,我们一路黔行。”实践团队长刘雨婷这么说。一次又一次的奔赴是我们的誓言,一载又一载的坚持是我们的信念,一股又一股的汗水是我们的青春,一路又一路的黔行是我们的信仰。

当日晚,实践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川硐小学校长曾淞老师到场。首先,曾淞校长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与实践团成员的交谈中详细介绍了川硐小学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并对助学过程中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安排。随后,队长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工作、生活、安全、卫生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强调了规范化管理和安全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并对实践工作做出相关安排,希望各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能并落实具体工作。

三尺讲台展青春风采,担当时代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将全身心投入到接下来为期二十天的助学工作中去,他们将以川硐小学作为长期支教点,发挥当代大学生智力优势,并致力于形成一个有规模,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带动当地教育水平稳步提升。(陈光泽、刘雨婷)



助学实践团出征。



助学实践团到达川硐小学



实践团成员和学生一起出操。



送孩子回家。



耐心细致地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文章导航
推荐内容